首页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第五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 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1-07 10:23:49 | 浏览次数:


20251031日至113日,由ISRM Commission on Ultradeep Rock Mass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联合主办,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五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在长江科学院九万方科研基地成功举办。

ISRM Commission on Ultradeep Rock Mass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超深岩体力学与工程专委会)是由太原理工大学向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申请,并批准成立的国际性专业委员会,为全世界超深岩体力学领域,包括超深采矿工程,超深钻井工程、超深岩体地热开发、地震等研究领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由赵阳升院士提出,自2021年创建以来,受到中国乃至全世界岩体力学与工程学者关注,该活动多次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网站报道。滑坡、岩爆、瓦斯突出、甚至地震等重大地质灾害的预报预测,一直是国际岩石力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岩石与岩体系统的失稳和破坏是人类重大自然灾害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固体破坏中最为艰难的问题。由于岩体的复杂性和缺陷分布的随机性,岩石破坏预测预报理论与技术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的宗旨是通过竞赛方式引导全世界岩体力学与工程专家学者关注岩石破坏预测预报问题,为各国专家学者提供平台进行岩体力学理论、方法、技术与监测仪器水平全方位的交流与讨论,旨在激发岩石力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灵感,推进当前岩石工程领域中岩爆、煤与瓦斯突出、滑坡、地震等重大工程与自然灾害预报理论与实践能力。

本届竞赛吸引了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南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及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海内外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参与。经过竞赛组委会认真审查与讨论,最终确定15支团队及联合队参加本次竞赛。本次竞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阳升(太原理工大学)任评审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一山(辽宁大学)任评审委员会副组长,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汪发武(同济大学)、日本工程院院士陈光齐(河北工业大学)、佘诗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黄理兴(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邬爱清(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等知名教授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会议主办方还邀请山西省地震局李自红副局长带队进行现场观摩,共同讨论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理论及其监测技术应用于地震预测的可能性。

长江科学院副院长丁秀丽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赵阳升院士、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胡甲均、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李邵军研究员分别致辞竞赛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冯增朝教授宣读竞赛规则及参赛队伍。本届竞赛活动已被列入“中国科协2025年大学生科技社团支持计划”。


113日,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举行“第五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学术研讨会,竞赛评审委员会及参赛队员进行了近四小时的讨论和交流。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增朝教授首先简要汇报了本届竞赛的试验测试结果,通过与往年竞赛结果的比较,肯定了本届竞赛在岩石破坏时间预报取得的进展。所有参赛团队依次汇报了各自的监测手段、预测依据以及预测结果,对所使用的方法在地震、滑坡、冲击地压等工程灾害中实施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可能采用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讨论交流。各参赛队员均表示在此次竞赛中收获良多,感触颇深;通过实际试验测试中验证自己团队的理论、算法和监测技术,也在竞赛交流中对其他团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学习和观摩,分享了各自团队的成功经验,拓展了对岩石破坏测试方法的学术视野,加深对岩石破坏理论的理解,碰撞出学术的火花。

本届竞赛中,中南大学代表队获第一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代表队获第二名,太原理工大学代表队获第三名。贵州大学代表队获时间预报单项奖第一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获时间预报单项奖第二名,中南大学获时间预报单项奖第三名,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获“时间预报单项特别奖”

我校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李维泱、郭旭辰和茹泽焘组成的太原理工大学代表队,在冯增朝教授、沈永星讲师共同指导下,经过激励角逐在15支由海内外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组成的参赛队中荣获第三名。


Email:ywgxsys@163.com 电话:86-351-6014063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新矿院路18号 邮编:030024

Copyright © 太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