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改性采矿是由太原理工大学所开拓的新兴矿业工程学科方向,其概念是以多场耦合作用演变多孔介质传输理论为基础,在原位对矿体进行物理、化学性态改造,实施矿物的流体化开采的一种新型采矿方法。
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太原理工大学。现有研究人员96名,教授22名(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博士生导师13名),副教授46名。实验室现有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矿业工程(含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下工程,煤矿机电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方向大致分为四类:; 1)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理论与技术,代表性方向有褐煤原位提质改性、煤的原位热解、盐矿的水溶开采、铜铀金矿的原位溶浸开采、油砂或油页岩的原位注热开采等; 2)煤炭高产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特色在于中硬煤注水软化放顶煤开采、坚硬顶板注水软化、软岩化学改性加固等;3)煤层气开采与煤矿灾害防治,包括水力割缝、水力压裂、振动爆破、外加电磁场改性、注热等的低渗透煤层煤层气开采、奥灰水突出防治等;4)干热岩地热开发理论与技术,包括高温岩体力学特性研究,人工储留层建造技术,高温地热开采模式。
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上述4个研究方向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有长期的研究积累,整体居国内外领先水平。主要标志: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承担4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Energy,renewable energy,fuel,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Int. J. Rock Mech. & Min. Sci.,rock mech &rock engng,Oil shale,Engineering Geology)发表60多篇有重要影响的论文,被SCI、EI收录300余篇论文,获得50多项发明专利,承担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